筆者自己的淺見: 這篇聯合報社論說得很有道理。反正美牛開放是遲早的事情,既然如此就早點開放吧,民眾可以自己選擇要不要吃美牛。就像台灣並沒禁止賣菸,民眾自己可選擇要不要抽菸。

我們倒可以學學南韓,畢竟該國開放美牛之前,也曾在國內鬧得轟轟烈烈,可是我想,他們的國家領導人確實也為了國家利益,選擇更有利的一邊,才能讓韓美FTA終於簽定且在本年3月15日生效了。

【聯合報╱社論】2012.03.08 01:48 am
 
三月三日,行政院長陳冲宣示美牛政策的「三沒有」,「沒有任何承諾,沒有時間表,沒有預設立場」;三月五日晚間,行政院宣布,在「安全容許,牛豬分離,強制標示,排除內臟」的「四條件」下,可望有條件開放美牛。


美牛議題有兩大焦點,一是科學論據,二是外交壓力。在台灣,公共政策辯論的困難往往在於,正反雙方都不願打開天窗說亮話。美牛事件的癥結正在於:絕對反對美牛開放者不願理性面對「科學論據」,而馬政府方面則諱言「外交壓力」。


其實,馬政府對美牛問題的「科學論據」及「外交壓力」早已心知肚明,只是故作「三沒有」狀,希望能經由開放的民主辯論,取得「順水推舟」的勢位;詎料,開放辯論後,反對聲浪挾民調優勢迅速取得上風,充斥媒體篇幅,甚至使相對意見出現寒蟬效應,事理並未愈辯愈明,反而使撕裂對立更趨嚴重。至此,馬政府非但失去「順水推舟」的勢位,反而處於「逆水行舟」的惡境。


先說「科學論據」。在經歷各方辯論後,馬總統在四日舉出第三次美牛專家會議的結論稱,「沒有科學證據證明食用飼料添加萊克多巴胺的肉品對人體有害」;若要較講究一些,此說可訂正為「(迄今)沒有科學證據」,即更精準。不過,無論如何,這應是目前可供參照的科學論據;持異議者或可提出種種「疑慮」,但皆無「科學證據」提出反證。另如楊志良雖認為,「馬總統若硬幹,須承擔政治後果」;但他也認為,數億美國人吃了十幾年,這就是最好的「人體實驗」。何況,全世界只有歐盟二十七國及台海兩岸禁止「萊劑牛肉」,其他包括日韓在內,皆不禁或有條件開放,此亦可證明萊劑牛肉在科學論據上有其支撐。絕對反對萊劑牛肉者,可以強調其疑慮,但也須以科學論據回應科學論據。


再談「外交壓力」。馬政府起初矢口否認美牛議題與台美外交掛鉤,謂與TIFA、TPP沒有連結,美商務次長取消訪台亦無關聯,對美亦「沒有任何承諾」;這是唯恐陷於「主權換美牛」的罵名,但這些皆非真相。馬政府的遮掩,使人覺得做作,不面對,不透明,且是自己丟掉了一隻有用的槓桿。果然,到了最後關頭,馬總統也承認,要「在國民健康無害的前提下,就國內產業、經貿、外交等層面兼籌並顧」,並從各個管道增加放出「外交壓力」的訊息。


如果台灣也有條件開放安全容量下的萊劑牛肉,全世界就只剩歐盟及中國大陸禁止;唯因美國對歐盟沒有「非科學的壓力」,中國大陸也比較挺得住,則日韓既已讓步,台灣又有TIFA、TPP、免簽、引渡協定握在老美手裡,已無抵拒的可能性


美牛問題的核心問題,其實是在社會心理問題、產業利益問題及台灣開放問題。關於社會心理問題,一方面是在政治上,不宜說什麼「喪權辱國」的話;其實扁政府也承諾過開放美牛,畢竟日韓也挺不住。另一方面是在食品安全上,必須明確標示是不可退讓的底線,或者強制標示產地,可使對美牛有疑慮者不吃所有美牛,或區隔標示「含萊」及「不含萊」的美牛,讓消費者自主選擇。
產業利益問題,則是應盡量力守「牛豬分離」的政策,以保護本土養豬戶。如今牛肉棄守,牛亡豬寒,政府要力挺這個「非科學理由」的防線,美方亦莫為已甚,庶免激起更大的民憤。


至於台灣開放問題,台灣若因美牛而延誤免簽證、引渡、TIFA、TPP等作為,誠是因小失大;而美國若因美牛而延阻台美關係在那些方面的進展,尤其是不符比例。希望在美牛事件塵埃落定後,台美能加速這些延誤的雙邊工程,促使台灣成為更開放的國際角色,畢竟這最能符合台美的共同利益。


可以不吸菸,但做不到不賣菸;擋不住萊劑美牛進口,但吃不吃卻有自主權。這是全世界一百六十餘國家的現況,台灣人民也必會懂得在「科學論據」與「外交壓力」下如何因應,只要大家都能打開天窗說亮話。
【2012/03/08 聯合報】@

http://udn.com/

全文網址: 打開天窗說美牛 | 社論 | 意見評論 | 聯合新聞網 http://udn.com/NEWS/OPINION/OPI1/6947742.shtml#ixzz1rFsClIZU
Power By udn.com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美國牛肉
    全站熱搜

    北極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