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中小學第三學期」暑假變3週,這件事情對國中小學生簡直是夢靨。
對補教界來說,安親班老師不是薪水變少(從全職改為兼職),不然就是失業。
但是,如果一開始政府在照顧孩子就有完善配套措施,根本就不需要補教界吧?
教育部想執行此政策,就像一刀兩刃,簡單分析如下:
優點 VS 問題 (一)
優點: 小孩子可以趁年輕多學才藝
問題:
教材費怎麼來? 學費是否增加? 還有營養午餐費? 更不用說還有人連學費跟營養午餐費根本就付不起。
此外,學校老師是不是變成自己要去學完才藝,才有辦法教國中小學生?
可是,會不會演變到最後,變成才藝補習班到處林立?
優點 VS 問題 (二)
優點: 小孩子有更多時間受管教,接受多元刺激,耗在網路上時間就會減少,理論上應該讓孩子的想像力有機會強化。
問題:
我那個年代有些老師會利用課後輔導賺外快,不知道現在的老師會不會這樣?
還有,學校會不會因為12年國教,將成績以最後幾年的總成績來算,然後多元課程淪為老師基測衝刺,一直不斷考試.... (我想以前經歷過聯考班的人都知道,國三的美術、音樂跟體育課根本不是上那些課程,全部拿來考數學、理化、英文、生物、國文、社會...)
令人難過的是,台灣父母為了拼經濟,時常加班,沒時間充實自己,也沒時間多閱讀跟教育相關的書籍,或者跟其他父母討論。
如果父母本身就沒辦法做好榜樣,很難要求孩子自我管理做好。
我倒覺得,工作時間可以考慮學習歐洲制度: 早一點上班,早一點下班,讓爸媽上下班跟孩子上放學時間盡可能差不多,就比較理想。
例如:
爸媽可以在早上7點送孩子去學校,7:30進辦公室開始工作,工作4.5小時,中間午休時間縮短為1小時,下午接下來工作3小時,一天工作7.5小時,然後下午4點下班,下午4:30到學校接小孩。
政府應當思考: 讓爸媽更有時間陪伴孩子,比如: 去書店看書、利用星期五或星期六去美術館(如有夜間)逛逛、一起共度早晚餐,一起精進學習。
另外,北歐有些國家父母親一年可休假3個星期,通常北歐父母都會帶著孩子到戶外旅遊。
可惜,台灣父母沒有那麼長的假期。
我很納悶為何國外假期那麼多,經濟表現好像也不會因此而落差很大。反觀我國休假其實不算太多 (很多人都加班),可是經濟表現還是差人強意。
相關新聞
暑假變3週… 國中小要上課
http://n.yam.com/tlt/life/20141109/20141109671563.html